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孙启宏 孙鹏堂 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 100075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对精品课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调查和统计了在2003-2010年间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现状,全国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现状,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现状,对当前体育类精品课程的分布情况和建设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将会对进一步推动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首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快将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课程上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首都高校 精品课程 体育精品课程
前言: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在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基本建设中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普通高校当前加强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众多名校,高校,北京高校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将会起到先导和推动的作用,在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这些年来,北京高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3-2010年全国高校精品课程,全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
1.2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知网、体育局各类相关文件、书籍等相关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向高校的相关专家、体育系负责人和教练进行咨询和访谈,了解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精品课程与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要体现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精品课程不仅局限在普通高校的专业课上,也包含普通高校的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因而是分层次、多样化的。
体育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普通高校确保培养人才质量的基本环节之一。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就是能体现现代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课程。同时,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高水平体育教学的标志之一,也是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2 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从2003年到2010年,各个院校在贯彻教育部下发的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文件中,各个高校都在努力开展自己院校的精品课程,并且在这几年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但是涉及到体育类的精品课程数极少,(见表1)。
表1 2003-2010年国家体育类精品课程在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精品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分析表
项 目 | 年 份 | 总计 |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
本科精品课程总数 | 127 | 248 | 238 | 263 | 411 | 400 | 400 | 438 | 2516 |
体育精品课程总数 | 1 | 4 | 5 | 4 | 9 | 8 | 7 | 9 | 47 |
体育类课程所占百分比% | 0.78 | 1.61 | 2.10 | 1.52 | 2.19 | 2.00 | 1.75 | 2.05 | 1.87 |
如表1所示,在2003-2010年的国家本科精品课程总数中,体育类精品课程占1.87%,体育精品课程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来讲体育类精品课程还是较少的。因此,必须重视和做好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建设中应体现课程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使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体育学科按照专业分类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指的是大学体育,专业课分为技术学科和理论学科,其中技术学科指的是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田径、健美操等,理论学科指的是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管理学等[2],以下对2003-2010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47门学科建设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2003-2010年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47门学科建设情况分析
项目 | 公共课 | 技术课 | 理论课 |
2003 | 1 | 0 | 0 |
2004 | 2 | 1 | 1 |
2005 | 1 | 3 | 1 |
2006 | 0 | 1 | 3 |
2007 | 1 | 2 | 6 |
2008 | 1 | 2 | 5 |
2009 | 0 | 7 | 0 |
2010 | 0 | 3 | 6 |
总计 | 6 | 19 | 22 |
各类课程占比% | 13 | 40 | 47 |
从分析情况看,公共课在体育精品课程中的占比较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以后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重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课的发展。相比较而言,理论课几乎占到国家体育精品课程的一半,说明在专业课的理论课程建设上关注度较高,建设队伍较强,发展较快。在专业课的技术课程建设上,技术课精品课程占到国家体育精品课程的40%,仅次于专业理论课。通过以上分析,应该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注重均衡发展,重视体育学科中的每门学科的建设,共同促进体育类精品课程的整体发展。
2.3 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在国家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进程中,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在2003-2010年国家47门体育精品课程中,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数量是11门,占比达到23.4%,对体育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先导示范效应。说明北京高校对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比较重视,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见表3)。
表3 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在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体育精品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分析表
项目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总计 |
体育精品课程总数 | 1 | 4 | 5 | 4 | 9 | 8 | 7 | 9 | 47 |
首都体育精品课程总数 | 1 | 2 | 2 | 1 | 1 | 2 | 0 | 2 | 11 |
首都体育课程占比% | 100 | 50 | 40 | 25 | 11 | 25 | 0 | 22 | 23.4 |
表4 首都高校各类体育精品课程分析表
项目 | 公共课 | 技术课 | 理论课 |
体育精品课程数 | 6 | 19 | 22 |
首都体育课程数 | 5 | 3 | 3 |
首都体育课程占比% | 83.3 | 15.8 | 13.6 |
在表4中,可以看到北京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分布情况,仅从数字来看,公共体育课的数量明显低于专业课。但是北京高校公共课精品课程数量却占到体育精品课程总数的83.3%,具有明显的优势,说明在公共课的推动过程中,北京高校非常重视和发展公共课的建设;技术课和理论课分别占到全国体育精品课程总数的15.8%和13.6%,相对于公共体育课程的数量来讲,专业技术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数量要少一些,以后将是北京高校体育精品课程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表5 2003-2010年北京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学科建设情况
编号 | 院校 | 课程 | 体育学科分类 |
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大学体育 | 公共课 |
2 | 清华大学 | 大学体育 | 公共课 |
3 | 首都体育学院 | 篮球 | 专业技术课 |
4 | 北京体育大学 | 排球 | 专业技术课 |
5 | 首都体育学院 | 田径 | 专业技术课 |
6 | 北京体育大学 | 运动训练学 | 专业理论课 |
7 | 北京师范大学 | 体育与健康 | 公共课 |
8 | 北京大学 | 大学体育 | 公共课 |
9 | 北京体育大学 | 奥林匹克运动 | 公共课 |
10 | 北京师范大学 | 体育运动心理学 | 专业理论课 |
11 | 北京体育大学 | 运动医学 | 专业理论课 |
从表5中可以得出,非体育院校精品课程数量太少,这种情况让人担忧。由于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使得体育学在关注自身学科发展状况的同时, 必须把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作为工作的重点,对应到体育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中, 普通高校主攻公共体育课程开发, 而体育类和师范类高校则注重体育学的发展, 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分工明确的发展脉络。使得北京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健康持续、均衡的向前推进,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并推动全国体育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发展。
按照体育学科的课程内容再来看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分布。由图1可以看出,首都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内部公共体育,体育教育训练学等学科上速度较快,其它子学科课程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总体比例的失调现状将有可能导致体育学科整体发展的失衡,也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图1 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子学科数量分布图
3结论和建议
3.1 体育类精品课程工程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体系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2具有体育精品课程的首都高校数量少,相对较为集中在体育类和师范类院校。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应更为整体和均衡。
3.3 在体育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应重点扶持公共体育课。
3.4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跟国家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了很好的互补以外,也说明首都高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发展不够均衡。
4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1
[2]刘思聪,等.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高校体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71-74
[3]郭金荣.对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4):147-148
[4]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
[5]顾玉林.高校精品课程的创建及其理论探讨[J].黑龙江高教究,2006,142(2): 115-117.
[6]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J],中国大学教学,2004,(3): 63- 64.
[7]江蕾.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EB/OL].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2005,3- 14.
[8]2005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N],中国教育报,2006-03-22(4).
[9]王玲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6, 20 (2):66-68.
[6]胡英清,蒋心萍,黄河.广西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体育科技,200 5,26(3):72-75.
[7]翟林,侯代贵.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2 8(5):81-84.
[8]赵红娟.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 23 (4).
[2] 董传国,国家级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