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适配性研究
鹿国晖 牛映雪 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 100075
摘要:本研究以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体育保健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会议座谈等方法对高职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的适配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目前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设置的核心课程除《临床医学基础》外,其他课程都与实习应用正相关。2.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比较满意,但对实习生的抗压能力、近期和远期目标、心理承受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自身定位和沟通能力都不太满意。3. 86%以上的实习生对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能很好掌握,但多数实习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没有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和销售能力较差。
最后本研究提出高职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之调整建议,为高职体育保健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体育保健专业 核心课程 实习 适配性
1.引言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高职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适配性进行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其主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课程设置与调整策略,结合体育保健专业自身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符合实习模式需要的、适应就业市场人才规格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高职体育保健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对象: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2009级体育保健专业学生29人
3.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会议座谈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与实习实训现状
4.1.1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体育保健专业现行的核心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设置的核心课程有《体育保健与康复手段》、《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基础》、《临床医学基础》、《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形体训练》。证书课程有《公共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健康管理师》。体育保健专业课程设置标准涵盖其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专业知识、就业技能,而且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又能顺利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如“中级按摩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其具备运动营养和保健康复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能够在竞技体育、休闲体育、大众健身等部门从事营养健康、保健康复指导等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
4.1.2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体育保健专业现行的实习模式现状
将实习分为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部分。
4.1.2.1 见习 利用寒、暑假和在校学习期间,通过组织学生到运动队、各种体育休闲健身场所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所对应岗位保健康复技术内容、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以及工作环境等情况,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健身指导、康复治疗现场的气氛,熟悉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获得本专业相应的感性认识。通过见习环节,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大致了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认识到学习的侧重点和今后就业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做到有的放矢,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4.1.2.2 顶岗实习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为期时4—6个月 。本阶段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接触并了解体育俱乐部的性质及运营形式,掌握客服等岗位的岗位技能,学会沟通技巧,接待礼仪等规范服务,了解营销的基本知识,掌握体育营销的基本技巧,增强服务意识,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习岗位有:客服部、文化活动部、 赛事部 、培训部、会籍部、体质检测等6个岗位。实习岗位每月轮换一次,实习成绩由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岗位技能掌握情况、工作表现以及工作态度、仪态、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项目,进行月考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如有两个月考评不及格本实习课需重修。
4.1.2.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主要为就业做准备,个人可根据本人的意愿,结合顶岗实习期间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和兴趣自主选择实习地点进行实习。
4.2 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适配性的分析
4.2.1核心课程的设置与体育保健专业实习应用情况调查
4.2.1.1核心课程设置应服务于实习应用需要,本专业29名实习生在见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相关性做出评价,见表1
表1 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相关性调查(调查对象:实习生)
核心课程 | 与实习应用相关性 | |||
名称 | 学时(理论+实践) | 调查人数(人) | 频数 | 百分比(%) |
体育保健与康复手段 | 144(72+72) | 29 | 29 | 100 |
中医基础理论 | 72(理论) | 29 | 20 | 69 |
中医养生基础 | 36(理论) | 29 | 25 | 86 |
临床医学基础 | 72(52+20) | 29 | 10 | 34 |
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 | 72(52+20) | 29 | 25 | 86 |
形体训练 | 72(实践) | 29 | 20 | 69 |
公共营养师 | 72(52+20) | 29 | 29 | 100 |
保健按摩师 | 72(20+52) | 29 | 29 | 100 |
健康管理师 | 72(36+36) | 29 | 14 | 49 |
对本专业29名实习生调查显示,目前开设的核心课程,除《临床医学基础》和《健康管理师》外,其他课程与实习应用具有正相关。
4.2.1.2课题组对顶岗实习企业的经理和人力资源主管、北京市先农坛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医务室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北京市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医务室主任等8位专家进行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相关性调查(调查对象:专家)
核心课程 | 与实习应用相关性 | |||
名称 | 学时(理论+实践) | 专家人数(人) | 频数 | 百分比(%) |
体育保健与康复手段 | 144(72+72) | 8 | 7 | 88 |
中医基础理论 | 72(理论) | 8 | 5 | 63 |
中医养生基础 | 36(理论) | 8 | 5 | 63 |
临床医学基础 | 72(52+20) | 8 | 1 | 13 |
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 | 72(52+20) | 8 | 6 | 75 |
形体训练 | 72(实践) | 8 | 5 | 63 |
公共营养师 | 72(52+20) | 8 | 7 | 88 |
保健按摩师 | 72(20+52) | 8 | 7 | 88 |
健康管理师 | 72(36+36) | 8 | 5 | 63 |
对专家的调查显示,结果与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对核心课程的评价基本一致,对《健康管理师》的认同有差别,主要源于专家对学生全面知识能力的掌握和就业面拓宽的考虑。
4.2.2实习生实习能力情况调查
核心课程的设置目标应体现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前社会实习就业应用的需要。为了解企业对实习生能力的要求以及实习生在企业实习的综合能力的表现,以检验目前核心课程设置与实习应用的适配性,课题组对实习企业和实习生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见表3、4。
表3 专家对实习生实习能力满意度评判及排序
访 问 对 象 | 专家8人 | ||||
问 项 内 容 | 频数 | 百分比 | 排序 | ||
专业知识 岗位技能 职业生涯设计 | 8 7 1 | 100 88 13 | 1 2 7 | ||
销售能力 | 5 | 63 | 3 | ||
近期和远期目标 | 4 | 50 | 4 | ||
心理承受能力 | 5 | 63 | 3 | ||
抗压能力 | 1 | 13 | 7 | ||
自身定位 | 2 | 25 | 5 | ||
沟通能力 | 3 | 38 | 6 | ||
通过对京体和北京网球中心的企业经理、人力资源主管、先农坛训练基地医务室主任和指导教师等进行访谈,专家对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都比较满意,但是 87%的企业对实习生表现出来的抗压能力不满意;75%的企业认为学生对自身能力估计过高;87%的企业认为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对实习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太满意。
表4 实习生对自身实习能力的评判及排序
访 问 对 象 | 2009级体育保健班29人 | ||
问 项 内 容 | 频数 | 百分比(%) | 排序 |
专业知识 岗位技能 职业生涯设计 | 25 28 2 | 86 97 7 | 2 1 7 |
销售能力 | 11 | 38 | 5 |
近期和远期目标 | 4 | 14 | 8 |
心理承受能力 | 8 | 28 | 6 |
抗压能力 | 3 | 10 | 9 |
自身定位 | 13 | 45 | 3 |
沟通能力 | 12 | 41 | 4 |
而对2009级实习生调查问卷时,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都很满意,但60%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不明确,只有7%的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设计。抗压能力、近期和远期目标、心理承受能力等多项指标都表现不佳。
5.研究结论
5.1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设置的核心课程有《体育保健与康复手段》、《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基础》、《临床医学基础》、《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形体训练》。除《临床医学基础》外,其他课程都与实习应用相关,对培养实习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作用。
5.2 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比较满意,但对实习生的抗压能力、近期和远期目标、心理承受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自身定位和沟通能力都不太满意。
5.3 86%以上的实习生对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能很好掌握,但多数实习生表示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没有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沟通能力和销售能力较差。
6.核心课程调整建议
体育保健人才培养与核心课程设置密不可分,对高职体育保健专业实习生及实习企业专家和指导教师等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生实习能力上表现出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不稳定,没有近期和远期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设计,销售和沟通能力表现不佳等结果,提示目前的核心课程的设置尚有欠缺,专业性过强的核心课程设置虽然能培养体育保健的专业人才,但与企业更注重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营销、接待、培训、与人沟通等能力上的欠缺。
为完善体育保健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实习能力,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建议对体育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进行如下调整:
6.1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为实习做好准备
增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贯穿在学生三年的课程学习始终。包括: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的职业素养与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职业个性与职业测评辅导。第二学年的职业分析与人才需求辅导;第三学年的职业适应指导。通过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以评估区分大学生不同的职业个性,预测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向。本课程需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销售主管等直接对学生进行辅导。
6.2增加“人际沟通技巧”类课程的时数,提升实习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体育保健专业仅开设有《沟通技巧》这一门为数36学时的选修课,且仅由学校的教师上课,学院教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虽然已经增加了实践课的课时,但是,这种在校园内对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人际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与实习单位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建议增加本门课程课时数并聘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真实场景的再现,深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满足实习单位和社会的要求。
6.3增加“销售能力培养”类课程,对实习生进行职业拓展
目前大多数体育健身俱乐部、酒店、体育商品零售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销售能力的人员为企业带来效益,因此具有一定体育、健身、保健知识的体育保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销售能力,核心课程设置应增加《会籍销售》、《体育商品零售》等相关知识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聘请企业负责人为学校客座教授、企业营销人员为兼职教师,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带领学生直接进入市场,参与企业的实际营销运作,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习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6.4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要服务于实习应用的实际需要
在增加《体育市场营销能力培养与训练》(包括《会籍销售》、《体育商品零售》)、《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沟通技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基础上,删减《临床医学基础》、《药理学基础》等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课程,以适应实习的需求和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对体育保健专业进行宽适性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6.5完善体育保健专业特色专业配套的教材、教学大纲
体育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编写教材时要求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提供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去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的组织,精心编写适合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教材,逐步建立适应体育保健专业发展和体育职业教育需要的教材体系,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就业编辑部.2004年中国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7):4.
[2]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7, (1 ):150-153.
3]石永昌,吴现波.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 (4) :112-113.
[4]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求职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 ,(9 ):44-45.
[5]张慧敏.谈大学生就业前的心理准备[J].职业时空,2007 ,(04S) :76.
[6]朱永永,大学生实习与就业能力调查分析,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8-10
[7]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局文件,体科字2006[290]号.
[8]魏东新.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9]钟秉枢等.社会转型期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03.
[10]高等教育司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1999[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1.
[11]《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理科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作指导小组编.《挑战、探索、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56.
[12]刘玲,黄超,时殿辉.高职高专体育保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6):100~101.
[13]谢军,吴初竹,李学武.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51~52.
[14]王次农,倪超.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93~94.
[15]张路萍.高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及可行性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70~72.
[16]牛映雪,鹿国晖.对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分析与探讨,全国职业院校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10,(12):26~28.
[17]丁自勉,澳门十大正规网赌网址国体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杨春霞,体育保健专业课程设置与体系构建研究,陕西教育,2010,6:40-41
[19]谭波,高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今日南国, 2009,01:59-6